yh86银河国际(中国区)官方网站-Galaxy Star

深圳特区40年︱张晓春:奋斗与梦想中崛起的全球交通创新高地

深圳特区40年交通中心系列访谈之 1  总体回顾

 

 

大潮起珠江。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深圳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创造了发展史上的奇迹,建设了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成为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样本。

 

40年来,深圳从一个仅有3万多人口的边陲农业小镇,发展成为一座拥有超2000万人口、车辆密度全国第一、GDP全国第三的超大规模、超高密度城市,城市交通运行始终维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近年来,深圳交通发展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贯彻新时代发展新理念,注重补短板、增效率、促协调,在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高品质高效能高融合城市交通运行体系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为我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了坚实保障。

 

交通引领,规划先行。40年来,深圳坚持城市与交通协同发展,通过交通系统建设支撑并引领经济形态、产业结构、劳动要素、空间资源转型升级,逐步建设成为国内具有显著影响力的超大城市,构建了国际化、现代化、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之际,交通中心张晓春董事长回顾了深圳交通筑梦起航的历史征程,展望了“双区驱动”时代深圳交通未来的发展方向。

 

 

问题1:作为深圳城市交通蓝图的描绘者、发展参与者和见证者,请您回顾一下深圳特区建立40年来城市交通发展的脉络。

 

张晓春:交通是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交通引领发展是深圳城市40年发展的主旋律之一。深圳交通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阶段一(2005年以前):深圳处于交通发展快速起步阶段。

 

城市发展初期,交通发展战略主要是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来满足迅猛增长的交通需求,通过城市骨架设施网络的构建,促进迅速拉开城市空间格局,为一个高效运转的世界级城市打下了坚实的设施基础。依托“深圳速度”创造一项项交通发展的“深圳奇迹”,深圳机场从1989年动工建设到1993年机场口岸通过国家验收,创造了内地建设速度最快的机场、吞吐量增长最快的机场、国内最快速度对外开放的国际空港等记录;广深铁路在复线基础上,于1990年启动第三线改扩建工程,仅仅4年时间即建成了国内首条准高速铁路。为进一步强化规划先行的引领带动作用,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强交通规划研究工作,支撑特区发展大步迈进,1996年深圳交通中心由此应运而生。

 
 
深圳机场建设前后对比
 
 

 

 

阶段二(2005-2012年):深圳进入交通系统整合阶段。

 

深圳市城市化进程全面推进,逐步迈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机动化水平迅速提高、交通需求迅速增长的发展阶段。机场、港口、道路、轨道等各类交通方式均保持快速发展,但综合交通体系在功能布局、结构模式层面仍缺乏一体整合。为此,2005年深圳交通中心组织编制的《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以“整合”为核心,确定了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交通体系的城市交通发展总体目标。

 

在《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整体指导下,深圳综合交通体系系统效益得以高效发挥。截止至2012年,深圳机场继2003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后,10年内实现了旅客吞吐量千万级别的“三连跳”,达到3000万人次水平;全市共建成379公里高快速路,“七横十三纵”骨干路网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特区内外交通一体化进程显著加快;全市轨道交通建成运营5条、总里程达到178.3公里,步入了全新的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时代。

 

 

深圳市干线路网示意图(2012年)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2011年)

 

 

阶段三(2012年-2019年):深圳进入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阶段,交通也进入了结构优化的关键时期。

 

城市发展面临定位提升、经济和人口结构变化、客运交通需求向中心区和主要交通走廊进一步集聚、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交通结构优化任务艰巨等形势。2012年,深圳《城市交通白皮书》发布,创新推动多模式客运交通一体化发展,系统优化调整交通结构,明确“建设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打造国际水准公交都市,构建国际化现代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城市交通白皮书》(2012年)

 

 

以《城市交通白皮书》为蓝图,深圳交通在国家的定位由“国家综合交通枢纽”跃迁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深圳机场国际通航城市由2012年的5个上升至2019年的60个,深圳港发展成为全球第四大集装箱枢纽港,建成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公交车和巡游出租车100%实现纯电动化,成为全球纯电动公交车和出租车规模最大、应用最广城市。

 

 
阶段四(2019年以来):深圳迈入交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新阶段,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成为重点。

 

新阶段,国家赋予深圳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一系列历史使命,并将深圳入选为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的城市,要求加快实现从适应型发展向主动引导转变,从服务城市向引领都市圈转变,从社会经济运行效率向更加注重居民生活质量转变。深圳运用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推动实现交通治理现代化,在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多个环节提质增效,不断探索交通精细化治理的“深圳模式”。在城市交通品质提升方面成效尤为突出,如由深圳交通中心牵头设计并采用设计师负责制全面保障落地品质《福田中心区交通设施及空间环境综合提升》等项目落地建成,推动了新技术在交通出行体验改善方面的规模化应用,引领构建数据驱动城市交通治理的全新格局。

 
 
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授牌仪式
 
 
 
福田中心区交通设施及空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
 
 

问题2:深圳交通这40年取得了哪些创新成绩?

 

张晓春:深圳在城市交通规划理念和方法上的不断创新,致力于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在深圳沃土上创造了若干个“全国领先”,开创了全国交通规划建设的诸多先河。

 

深圳是国内唯一同时具有海港、空港、铁路和陆路口岸的城市。多年来,深圳始终将综合交通发展作为重要使命。 “十三五”期间,深圳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和公路枢纽建设加快推进,面向国际国内积极拓展战略新通道,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进入快车道,面向全国和大湾区的辐射能力不断提高。

 

枢纽营城,建轨道就是建城市。深圳率先探索和践行TOD理念,成为国内站城一体开发的倡导者和引领者。在全国高铁站都在距离城市中心区10-20公里选址建设的大环境下,将亚洲最大的高铁枢纽引入寸土寸金的CBD地区(福田枢纽);率先突破部门界限,探索与铁路、口岸管理协调及联动机制,打造国内首个集“国铁+地铁+口岸+长途+公交+出租车”的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罗湖口岸)。

 
 
罗湖火车站
 
 
 
和谐号列车由福田站地下三层股道开出(2015年)

 

 

深圳是国内最早对交通管理体制进行大胆改革探索的城市之一。在多种交通方式协同、多部门协同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一是契合城市发展阶段要求,探索轨道办、综治办等协同实施机制,跨部门形成高效联动。二是探索深莞惠联席会议机制,分层次解决深莞惠三市区域交通发展和交通一体化事项,探索都市圈跨区域交通协同发展机制。三是探索用好特区立法权,在推进停车收费政策调整、创新交通管理等政策实施过程中提供立法保障。四是探索公交机制改革,在全国首个推行公交区域专营改革,促进公交资源的优化整合。

 

交通规划理念和方法体系的探索全国领先。2005年深圳编制完成全国第一个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体系指引。在深圳城市交通规划体系指导下,深圳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TP综合交通规划+TIP近期交通综合改善规划”的交通规划范式。中长期规划方面(TP),2005年深圳编制了整体交通规划规划,指导深圳第一轮系统性的交通规划编制。2012年深圳编制了全国第一个涵盖海陆空铁各领域的城市交通白皮书,首次提出枢纽城市、公交都市的发展目标。近期交通综合改善规划(TIP)方面,二十年来深圳开展并不断深化的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并在国内率先系统提出并践行“品质交通”理念。

 

 

 
“TP综合交通规划+TIP近期交通综合改善规划”的交通规划范式

 

 

引领数据驱动交通治理的探索与实践。深圳是国内最早建立交通模型的城市之一。1994年,深圳就与境外公司合作首次引入TRIPS模型开展交通研究。20年来,深圳高度重视交通信息、交通模型及数据分析技术,将其作为 “核心竞争力”,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城市级交通在线仿真系统,是全国最早发布道路交通指数系统的城市之一,建立了全球第一个动态实时交通排放分析系统。

 

近年来,深圳率先提出数据驱动交通治理的新理念,打造智慧交通创新高地, 通过“城市交通智能治理大数据计算平台及应用示范”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可控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应用落地。多年来,交通中心持续将大数据综合评估技术深入应用于深圳及我国重庆、成都、南昌、苏州、长春等50多座城市的交通治理实践中。通过交通治理大数据综合评估技术整体应用,2017年深圳中心区道路运行车速较2013年提高3.2公里/小时,交通碳排放下降约7%,全市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下降44.6%,效果显著。2015年以来,交通中心发起成立未来交通实验室联盟,致力于城市大数据模型、数据开放和创新产品等技术交流。联盟现有成员50余家,建立12个城市分站,已开放3大类12小类数据,不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数据综合评估技术(以路内停车收费政策效果评估为例)
 
 

问题3:哪些独特的精神造就了深圳当前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张晓春:40年来,几代深圳交通人以舍我其谁的使命和勇气,与时代同行,伴特区成长,锻造出全球品质的深圳交通。

 

一是改革创新。改革创新的基因,镌刻在每一个深圳交通人的观念里,求新求变的深圳交通,以制度创新为契机,引领交通发展迭代前进。从国际综合枢纽的打造到公交体制机制改革实践,从智能交通技术创新到包容新业态创新、有序发展的行业管理制度探索,深圳交通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理念,助力深圳不断向世界级城市的目标跨越发展。

 

二是勇于担当。交通规划和建设支撑和引领着城市发展,也事关民生福祉。交通人怀揣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服务民生的情怀,为推动交通和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在交通重大政策创新研究和推动改革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重重阻力和压力,深圳交通人始终不忘初心,着眼大局和未来,全力推动城市和交通的发展。

 

三是协同协作。交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部门、一座城市的工作,需要多层面、多部门、多主体协同,深圳探索建立了大量协同优化的机制,包括部门间的协同,行业内多专业的协同协作,也包括城市圈的协同协作。不仅体现了深圳先锋示范城市发展的使命担当,也始终不忘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责任。

 

这些精神,不仅贯穿于发展交通事业,同样也用在了发展壮大企业上。深圳交通中心成立于1996年,是全国第一批独立的城市交通规划专业咨询机构,最初的员工只有13人。深圳交通中心人,以交通先行官职责使命,为交通强国贡献智慧,为美好城市提供方案,创立之初就在全国率先与MVA\阿特金斯等境外公司开展合作,不仅学习交通综合治理、交通模型等技术经验,而且吸纳了工时制管理等管理经验。20余年来,正心诚意,传承开拓,在深耕中积淀,在创新中进取,秉承初心、追求卓越,通过精准空间规划、精确政策调控、精细运营服务,满足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求,始终致力于提高城市交通出行服务品质,共同打造(全国)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典范。

 

 

问题4:“双区驱动”时代来临,深圳交通未来5-10年的发展重点将聚焦在哪些方面,未来深圳交通发展的愿景如何?

 

张晓春:建设交通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新时代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未来深圳交通将肩负更加复合、多元的责任。立足于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履行区域担当、谋求人民幸福三大核心使命,以全球视野、大国胸怀、创新思维展望未来深圳交通愿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展望未来,深圳交通将以交通强国建设为总纲,以高效率、高品质、低排放为愿景,更加注重交通发展质量、服务品质、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和创新能力,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典范、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范例、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标杆、全球交通科技创新高地。

 

努力建成更具有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成更具时代引领性的深圳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助力深圳成为全球创新要素集聚高地。深圳海空双港综合优势更加凸显,积极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规则与标准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推动临空产业经济与高端航运服务业稳步提升。多元开放的对外通道更加完备,建成复合轨道网络为主体、高快速路通道为支撑的陆路对外联系网络,“畅通国内循环、参与国际循环”的枢纽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努力建成引领区域一体融合发展的交通核心引擎城市。形成与湾区海空枢纽群间的协同互助发展模式,建成复合轨道网络为主体、道路与水上客运为支撑的区域核心引擎都市,形成创新引领、质量优先、智慧先行、绿色生态的深圳都市圈交通发展格局,助力大湾区打造“产业-空间-交通”高质量协同发展范例。

 

 

努力建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行示范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标杆。推动综合交通运输服务全方式、全时空、全过程有机协同,推动社会共治体系和交通文明建设,通过优化政府治理、完善市场治理、增强社会治理,形成“三位一体”相互协调的整体性治理架构,全面提升交通治理现代化水平。

 

努力建成生态更加友好、服务更加智慧、空间更加协调的高质量交通发展典范。以科技驱动、制度驱动、人才驱动为深圳交通增长新动力,推动交通运输现代化、数字化、质量化升级,构建人民交通出行获得感强、运输服务综合效益高、出行结构不依赖小汽车的超大城市交通治理新模式,先行探索超大城市破解交通拥堵的典范。

 

 

新时期,深圳将从 “先行先试”进一步向 “先行示范”迈进。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面向打造交通强国城市范例新目标,深圳交通发展也必将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创新,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返回列表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