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享 | 滨海城区交通“十四五”规划策略建议 —— 以深圳盐田区为例
摘要:目前各地正开展交通 “十四五”规划,如何把握当前城市和交通面临问题以及未来五年发展趋势,提出符合当地特色和需求的交通发展策略建议,是交通“十四五”规划重点内容。本文以盐田区交通 “十四五”规划策略建议的提出为例,首先深入分析盐田区当前交通面临的关键问题,并紧扣盐田区未来五年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滨海城区发展要求,提出对外构建快捷通道、对内发展绿色交通和特色旅游交通等发展策略,为城市空间紧凑、旅游资源丰富的类似滨海地区的交通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引言
盐田区位于深圳市中心区以东20余公里,常住人口24万,辖区总面积7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2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65%,拥有30公里海岸线,是典型“小而美”的滨海城区。盐田依托海港逐步延伸发展为具有综合服务、旅游居住、港口物流三个功能各异的组团,各组团交通需求表现为城市交通、旅游交通、疏港交通三大类。本文重点结合城市和旅游交通近期面临关键问题,以及如何契合盐田区“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主题,形成未来五年交通策略建议。
01 交通面临关键问题
1.1 对外可达性差制约盐田融入区域
盐田区位于深圳市中心区以东20公里外,但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在中心城区就业,每日与中心城区的出行量约23万人次,占总体机动化出行的70%。然而盐田区与中心城区现有联系通道常态性拥堵,既有轨道为普速轨道,缺乏快速联系,出行时间偏长(公共交通出行全程需50分钟),成为盐田区对外通勤、商务出行最明显短板。
图1 盐田区位以及公共交通可达性图(来源yh86银河国际大数据平台)
1.2 交通体系难以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
盐田区是依托海港逐步发展为具备城市服务功能的城区,交通体系主要依赖道路交通,轨道覆盖不足,慢行品质偏低,难以满足城市高密度发展需求。现阶段城区骨架道路已经建立,常规公交线路和站点基本覆盖全区,但交通出行仍较依赖私家车,组团间联系道路经常性拥堵。城市交通、疏港交通、旅游交通相互干扰,现代化高品质综合交通体系尚未建立,难以支撑盐田区高质量发展。
1.3 旅游旺季交通严重拥堵影响竞争力
盐田区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东部华侨城、大梅沙海滨公园、小梅沙度假区是深圳市民休闲度假重要目的地。每年旅游旺季家庭游、结伴游占比高,游客偏好使用小汽车,旅游交通中小汽车占50%以上。因景区毗邻主城区,当天往返游客占比高,集中抵离的出行需求导致景区道路、停车设施无法承载,主要通道、片区严重拥堵,干扰当地居民出行和疏港交通。
图2 盐田旅游交通分布及主要道路运行情况图(来源yh86银河国际道路交通运行指数平台)
02 城市交通发展趋势
2.1 未来五年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滨海城区
盐田区政府提出未来五年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的发展目标。“宜居”主要体现在城市品质升级,未来五年大力推进城市更新,优化城市服务功能和环境,对中心城区市民、人才形成很强吸引力,预计五年将增加4-5万人口。“宜业”体现在产业升级和集聚,盐田区未来五年推进盐田河临港产业带、综合保税区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并加快升级黄金珠宝、滨海旅游、航运物流等传统产业,积极引进新兴产业和发展创新经济,预计五年增加3-4万个岗位。“宜游”是盐田区一张名片,未来五年加快东部华侨城、大小梅沙景区升级改造,提供更加高端、丰富多元旅游产品,景区影响力覆盖大湾区甚至更广范围,预计未来每年接待游客达2000万人次,是深圳东部未来重要高端休闲度假基地。
2.2 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相匹配的交通体系
1. “宜居、宜业”要求高效联系湾区和市中心并构建高品质内部交通
未来五年打造“宜居”、“宜业”盐田,需要进一步吸引中心区外溢人口和新兴产业,与中心区通勤、商务交流与大幅增加,迫切需要与市中心建立快捷且成本可控的交通联系。同时,盐田河临港产业带作为广深港澳科技走廊重要科创节点,需要加强与湾区科技交流合作,科技人员城际商务出行频次高、效率要求高,盐田亟需融入湾区快速交通网。对于盐田城区内部,因空间尺度较小,生态条件优质,主要以中短距离通勤、休闲出行为主,适宜发展绿色交通,通过高品质交通环境提升“宜居宜业”吸引力。
2. “宜游”要求快捷抵达景区、提供多种交通选择以及优质交通体验
对标欧美、日本等世界著名滨海旅游地区交通模式,结合盐田游客交通出行特征问卷调查,游客对旅游期间出行主要注重“快捷抵达景区”、“多种交通选择”、“优质交通体验”等。未来五年随着盐田区全面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景区影响力扩展至湾区范围,高消费群体逐步扩大。有必要合理引导小汽车出行、提升公交效率来满足游客从出发地与景区之间“快捷抵达”的要求,引入多样化海陆空特色交通产品,满足景区范围“多种交通选择”、“优质交通体验”需求。
综上,结合盐田区“十四五”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滨海城区的发展趋势,交通需要重点考虑“高效联系大湾区、便捷连接市中心、高品质绿色交通、多元选择优体验”等方面。
图3 交通策略示意图
03 交通发展策略建议
3.1 高效联系大湾区
“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城际铁路网,促进湾区一体化发展,盐田区应紧抓城际铁路发展机遇积极融入湾区。一方面需要推动深圳市轨道18号线建设,利用18号线衔接深大城际、深惠城际以及广深港高铁,从而与广州、东莞、惠州等湾区城市建立便捷联系。另一方面应积极谋划新增深汕城际滨海通道直接服务盐田,加强盐田与深港极核的联系。通过以上措施可实现盐田与湾区重要城市90分钟可达,与深港极核40分钟可达,为大湾区至盐田商务、旅游出行提供高效交通保障。
图4 盐田融入湾区城际轨道示意图
3.2 便捷连接市中心
紧抓深圳市轨道和干线路网规划建设机遇,谋划构建“轨道+道路”多通道便捷连接市中心。目前盐田可通过轨道8号线与福田、罗湖建立通勤联系,但部分长距离(南山、前海、宝中)通勤以及商务出行仍较依赖道路交通,现状盐田与市中心主要依靠深盐二通道-罗沙路-滨河大道,其中罗沙路和滨河大道春风高架段是通行瓶颈,严重制约盐田区与中心城便捷联系。“十四五”期间春风隧道即将建成,罗沙路将推动复合通道扩容改造,盐田区亟需抓住机会推动深盐第三通道规划建设,连接罗沙路复合通道,打通往市中心的新的联系通道,提升与市中心的联系便捷度。通过以上举措可实现盐田与市中心30-45分钟可达,大幅提升盐田区与中心区通勤、商务交通便捷性。
图5 盐田加强与市中心联系示意图
3.3 高品质绿色交通
契合盐田城市空间特征和生态条件,打造“轨道+公交+慢行”高品质绿色交通。首先,盐田区城市空间呈小尺度组团式分布,轨道8号线全线建成后将串联盐田3个组团,形成“珠链式”格局,非常适宜打造“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体系,逐步转变现状城区短距离出行依赖小汽车的局面,支撑城区高密度发展。其次,盐田区已具备城市绿道、海滨栈道、半山健步道、碧道等特色慢行系统,但城区内部慢行设施品质较低,因此盐田应依照 “小而精”的发展思路,对街道进行精细化设计,为市民提供良好出行环境,将城区发展为品质交通典范。“十四五”期间盐田区要力争绿色交通出行占比由现状74%提升至80%,通过高品质绿色交通为“宜居宜业宜游”提供支撑。
图6 围绕轨道、公交、慢行构建绿色交通示意图
3.4 多元选择优体验
首先,针对旅游交通“快速抵达景区”的需要,盐田区应合理调控和组织小汽车出行避免大面积拥堵,同时提高公共交通效率。一方面,“十四五”期间延续旺季景区出行需求管控措施,合理调控小汽车出游总量,“防堵于未出行”。并加强小汽车交通组织,在核心景区外围建设旅游交通集散中心,有序截流小汽车,减少小汽车对核心景区影响。另一方面,为大众游客提供高效率、优体验的公交服务。积极引入轨道进入景区,加强轨道与大梅沙、小梅沙、华侨城核心景区的接驳服务。并探索引入多种类型的响应式和直达式公交服务,提升景区与全市主要客流地区、重大交通枢纽间公交衔接效率,满足不同游客出行选择需要。
图7 旅游交通集散中心布局和响应式公交线路示意图
其次,针对游客“多元选择优体验”的需要,提供富有特色的交通与旅游融合的相关设施和服务。依托盐田特有山海资源,建设衔山、融城、亲海“三横六纵”休闲慢行系统,为登山、观海提供景色优美的慢行系统;充分利用海岸线资源,规划建设旅游客运码头,探索开通与惠州、汕尾、香港等地旅游客运航线。利用深圳市建设东部滨海旅游公路契机,在盐田段打造具备滨海城市风情、优美海景的旅游公路,提升自驾游趣味性。通过以上多元体验的旅游交通,也能提升景区吸引力。
图8 多元化旅游交通产品示意图
结语
本文按照交通“十四五”规划的要求,利用yh86银河国际在交通大数据方面技术能力,深刻分析盐田区“十四五”面临的关键问题,并依托yh86银河国际先进的城市交通技术与服务能力,以及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市交通规划方面的权威优势,深入理解湾区、市域层面“十四五”发展趋势,准确研判盐田区 “十四五”期间需求,提出“高效联系大湾区、便捷连接市中心、高品质绿色交通、多元选择优体验”交通发展策略,指导了盐田区“十四五”交通规划工作,也可作为同类滨海城区交通“十四五”规划提供参考。
交通规划三院
撰写:刘盈涛
审核:彭 建
审定:张贻生
指导总师:李伴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