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h86银河国际(中国区)官方网站-Galaxy Star

技术分享 | 省域旅游公路规划方法初探

摘要: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旅游需求日益旺盛,旅游新业态对公路建设提出了高要求,单具交通功能的传统道路已不能满足现在大众旅游时代的要求,旅游公路规划需要新的思路。采用以旅游资源分类“节点重要度”为基础的“节点连接法”与“旅游价值评价法”两种方法综合判断,对省域旅游公路网布局规划的方法进行了初探。

 

 

01 旅游公路概况

 

 

1.1 旅游公路与普通公路主要差异

 

旅游公路从一定程度上讲,是旅游产品、旅游吸引物,它是一种线型旅游目的地。因此,旅游公路作为一类特殊的道路类型,其功能、作用、组成上遵循一般道路的基本规律,但作为线型旅游目的地,它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旅游公路与一般道路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廊道范围、功能分区、要素组成三个方面。

 

(1) 廊道范围。传统道路范围即在路权范围内,而旅游公路突破了传统道路红线,扩展到视域范围,涵盖了更丰富的自然和人工要素。

 
图片
 
图1 旅游公路廊道范围及空间结构特征
 
来源:《河北坝上草原国家生态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

 

 

(2) 功能分区。旅游公路廊道范围在传统道路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延伸,在功能上添加更多旅游服务要素进入,以提高游客旅游体验。

 
图片
 
图2 旅游公路功能分区[1]

 

 

(3) 要素组成。要素强化了景观性和游憩性。旅游公路路侧的自然要素和人文景观经过专门的景观设计,成为旅游公路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突出并强化了旅游公路的主题。

 

1.2 旅游公路国内外经验借鉴

 

旅游公路是交通运输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初,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旅游、汽车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消费的热点,旅游公路的规划、建设也得到重视,多个国家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公路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较早,发展也较为成熟,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设并已建立了最完善的国家旅游公路体系的国家。1991年,美国国家旅游公路计划(简称NSBP)正式实施,并将其纳入陆路综合运输效率法案之下,标志着国家旅游公路体系建设走上了法制化和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图片
 
图3 美国旅游公路体系分布现状[2]

 

 

我国旅游公路规划建设开始于21世纪初,主要由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实施。2006年,威海市编制《威海市滨海旅游景观公路建设规划》,提出1条环形路线、5条辅助线和5条支线组成共422公里的旅游公路建设计划。2009年,江西出台《全省旅游公路建设规划(2011-2012年)》,计划投资16亿元,建设或改造430公里的旅游公路。2010年,海南省启动《海南省旅游公路发展规划》,拟建设旅游公路1102公里,覆盖17个重点旅游景区和22个特色旅游小镇,2011年至今,吉林、湖南等省份纷纷出台旅游公路建设规划。

 

1.3 旅游公路经验总结

 

国内外旅游公路的发展模式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其发展都是将人文以及自然要素通过公路进行整合,形成旅游线路,以旅游为载体,促进地方以及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一,旅游公路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对推进旅游景区开发、促进资源整合、提升服务品质、扩大服务范围、提高竞争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都有便捷、高效、安全、绿色的旅游公路系统与之相匹配。同时,旅游公路不是资源的简单串联,其开发不仅要基于区域资源的特点,同时要依托当地产业发展以及市场需求而进行规划设计。

 

第二,旅游公路网络不是独立封闭的系统,而是公路网络和综合运输体系的组成部分。旅游公路在公路网中主要承担旅游功能或旅游价值较突出,需要一定的认定标准,同时规划建设要与其他公路进行衔接。道路系统的建立不仅要连接风景、文化和休闲区,增加休闲机会,提升娱乐体验、文化追求以及旅游的发展,也需要综合考虑公路旅游的机动灵活性,形成可调整性强、旅游体验丰富以及需求差异化线路,增强旅游公路的适用性。

 

 

02 省域旅游公路发展现状及问题

 

(1) 旅游公路发展缺乏顶层设计,交通、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在横向联系上还不够,在规划、项目建设、旅游产品推进等方面仍需加大协同力度。

 

(2) 旅游公路发展基础薄弱。公路网络总体还不够完善,重要城镇节点、交通枢纽的旅游集散功能有待加强。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但是大部分品位不高、规模较小、布局分散,旅游线路仍以离散的点状、线状为主,旅游公路多为干线、以通达功能为主,重要景点的覆盖深度和连接程度不足。由于缺乏专门的旅游通道,旅游客运与社会运输相互干扰,部分路段重载运输干扰严重。

 

(3) 旅游公路配套服务设施缺乏。既有的通往景区道路由于采用普通公路的建设标准(未考虑旅游服务功能),观景台、停车场、驿站、自驾车营地等配套的服务设施缺乏。

 

 

03 省域旅游公路规划方法

 

 

3.1 旅游趋势特征分析

 

旅游资源和游客是直接相关的关系,游客的喜好体现出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为把握游客对于旅游资源的偏好,深入了解游客的需求特征,从如下方面对省域旅游需求特征进行分析。

 

3.1.1 旅游集散中心

 

旅游集散中心是对旅游者起中转、集散、问询等作用的组织实体。一般来说,省域中的交通枢纽城市,再加上旅行社、饭店、娱乐等旅游服务设施,借助于其交通枢纽地位辐射区域中的次一级旅游地或重要的景区,便可形成省域旅游集散中心的地位。

 

3.1.2 旅游路线分析

 

旅游资源是旅游公路的重要节点,对建设旅游公路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因此通过对旅游资源及省域串联旅游线路的统计分析,可以整体把握省域热门旅游资源的分布及走向。

 

3.2 省域旅游公路规划路径

 

3.2.1 省域旅游公路层次划分

 

省域旅游公路总体上将形成以重要景区、重要旅游交通枢纽(城镇)为节点,由“旅游干线公路、旅游支线公路、景区内部道路”三个层次线路相互衔接形成的道路网络。

 
图片
 
图4 旅游公路类别划分示意图
 
 
图片
 
图5 旅游公路类别空间结构示意图
 

 

3.2.2 省域旅游公路规划布局

 

规划采用“节点连接法”与“旅游价值评价法”两种方法综合判断形成布局方案,主要步骤如下:

 

(1) 采用“节点连接法”,连接干线公路、主要旅游资源节点、主要交通旅游集散节点,形成初始规划路网。在整个规划区域内,按照省域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规划,根据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考察分析现有或规划重点旅游资源的公路连通情况,拟定主要路线方向,优化连接主要旅游景区,形成基于旅游资源(节点)连接的公路布局结果,并划分旅游公路的功能层次。

 

图片

 

(2) 采用“旅游价值评价法”识别旅游价值突出的线路。主要是对现有及规划路网进行旅游价值评价,筛选具有较高旅游价值和旅游特色的线路,形成基于旅游价值评价的公路布局结果。

 

图片

 

(3) 叠加整合,形成最终布局方案。整合以上两个布局结果,使整合布局后的路段既能满足旅游资源连接的需求,又能反映旅游价值突出的特点,同时根据各地上报的函调项目表加以完善,形成最终布局方案。

 

结语
 

旅游公路的发展符合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时代要求。yh86银河国际大胆尝试,结合项目实践,探索提出了覆盖“战略牵引、方案指引、设计落地、智慧运营”的整体解决方案。

 

本文分析了省域旅游公路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结合经验借鉴, “节点连接法”与“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法”相结合,使整合布局后的省域旅游公路网络布局方案既能满足旅游资源连接的需求,又能反映旅游价值突出的特点,增强了布局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邱海莲.风景道路侧游憩服务设施规划设计[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2]资料来源:Choose from the map or list below to find byways in a State.

http://www.byways.org/explore/[EB/OL].2017.

 

 

北京中心

撰写:王 童、陈晓艳

审核:赵 凛

审定:王宇鹏

返回列表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