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h86银河国际(中国区)官方网站-Galaxy Star

热点聚焦丨六问《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调整》,详解轨道交通新蓝图

2020年3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调整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以下简称“建设规划调整”),批准同意深圳市建设3号线四期、6号线支线二期工程等9个项目,意味着这批轨道交通项目顺利进入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距离开工又进了一步。受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委托,yh86银河国际承担了本次建设规划调整编制工作,这也是我中心为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描绘的“第六张”新蓝图。本文将从规划师的视角提出六个问题,为大家解读本次建设规划调整背后的深意。

 

 

Q1:为什么现在对四期建设规划做出调整,五期怎么办?

 

本次建设规划调整实际上是深圳在“双区驱动”战略发布,城市发展要求发生剧变的背景下,轨道交通主动谋求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新定位和新趋势,为五期建设规划“减负”。

 

自《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7-2022年)》(以下简称“四期建设规划”)2017年获得批复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深圳视察,曾对深圳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指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对深圳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意见》提出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然而,按深圳已批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25年建成规模约570公里,仍滞后于国内主要城市,而且部分创新产业空间和重大项目缺乏轨道交通服务,难以支撑深圳经济实力和发展质量提升。在此背景下,深圳市政府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工作,对四期建设规划进行评估和调整,以进一步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新定位、新趋势。

 

五期建设规划虽然于2018年年中启动编制,但按照国办发〔2018〕52号文“本轮建设规划实施最后一年或规划项目总投资完成70%以上的,方可开展新一轮建设规划报批工作”的规定,最早能于2021年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难以确保线路在2025年完成建设,与城市发展要求“脱节”。因此,本次建设规划调整一方面是加快了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进程,另一方面也为五期建设规划“减负”,增加整线选择的灵活度,使轨道交通建设能够更充分地引领城市发展。

 

Q2:本次建设规划调整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

 

本次建设规划调整以补足城市发展短板为导向,提出延伸8条线路起终点和新增1条线路,合计9个轨道交通项目,解决“燃眉之急”。

 

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即使四期建设规划完全建成,深圳市仍存在重点发展片区缺少轨道交通支撑、民生设施服务水平低、网络结构不合理、车辆基地规模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近期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次建设规划提出建设3号线四期、6号线支线二期等9个项目,总计75.93公里,以实现支撑创新产业空间发展,提高人民出行品质,优化网络结构布局和解决车辆基地难题等效果。到2025年,深圳市将形成16条线路,总长648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力争成为一个更加重视社会效益性、时间可达性、经济持续性和发展弹性的轨道交通网络。

 

 

表1 近期建设项目概况

 

 

Q3:本次提出建设的线路对社会效益起到了什么作用?

 

本次建设规划调整的社会效益性主要体现在城市发展与民生幸福两个维度,着力打造引领城市创新空间发展和支持“民生幸福标杆”建设的轨道交通网络,为深圳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和建设社会先行示范区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

 

一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先建设服务创新空间的线路,发挥轨道交通对产业升级和片区开发的促进作用,引领城市创新空间发展。6号线支线二期和13号线二期工程的建设,将实现光明科学城45分钟通达深圳湾口岸,提升区域交往便利度,与西丽湖科教城、南山科技园实现轨道直达,强化创新要素联系,支撑光明科学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区。20号线一期工程的建设,将服务全球第一大会展中心,扩大会展经济辐射范围,加快打造辐射湾区、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国际一流会展平台。3号线四期工程原为三期建设规划调整批复项目,本次建设规划调整将其调整为地下敷设,以更高质量建设国际低碳城,打造低碳国际合作示范区。

 

 

图1 建设规划调整线路与重点建设区域的关系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点建设加强公共民生设施服务能力的线路,激发轨道交通的生活服务功能,支撑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契机下,重视轨道交通对医教文体等民生设施的服务提升,延伸7号线终点,分别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和深圳大学总医院设站,满足高校师生和医院医患人员的出行需求;延伸13号线终点,匹配市歌剧院建设时序,提高大型文化设施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同时增设深圳湾公园日出剧场站,满足市民娱乐出行需求。

 

Q4:本次建设规划调整为什么转变为注重时间可达性,是怎么考虑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人们出行需求已经从基本出行转换为追求品质出行,本次建设规划调整以建设“人民满意”的轨道交通为目标,更加关注可达性和可达时间对出行品质的影响。关于怎么考虑时间可达性,需要回答“人在哪?要去哪?多久到?”三个问题。

 

1、“人在哪?”

 

基于人口普查和发展规划资料,精准识别人口岗位聚集地,提高轨道交通覆盖水平,支撑项目选择。四期建设规划建成后,我市轨道交通站点800米人口岗位覆盖将从现状32%提升到49%,公明、沙井、横岗等外围组团中心仍缺乏轨道交通覆盖,需优先考虑对人口岗位密集区的线路建设。本次建设规划调整建成后,人口岗位覆盖率将提升到54%,尤其对外围组团中心提升明显。

 

 

图2 轨道站点800米人口岗位分布(2025年)

 

2、“要去哪?”

 

依托手机信令数据,掌握通勤客流变化规律,分析未来出行主走廊,优化交通资源配置。2012-2019年城市通勤范围外扩,跨原二线关出行和外围组团间的通勤联系增强,西部、中部、东部主轴进一步强化,分别增长168%、64%和209%,外围沙井中心和光明中心之间的通勤增长超过150%。通过优化规划线路走向和运力配置,适应客流主走廊交通需求,实现资源与需求的精准适配。

 

 

图3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通勤出行分布(2019年)
 

 

3、“多久到?”

 

聚焦轨道交通服务效率,运用“GIS+模型”分析手段,测算重点组团的全市域可达性,力争核心组团间1小时可达。本次建设规划调整将改善光明中心、大空港中心和罗湖中心的轨道出行可达性,罗湖中心至机场将从60分钟缩短至45分钟,国际会展中心至南山中心区、福田中心分别由45分钟、65分钟缩短至35分钟、50分钟。经过分析测算,我市轨道交通的时间可达性仍难以实现“核心组团间1小时可达”的规划目标,下阶段建设规划线路选择要更加注重速度提升,以“快线优先”保障“人民满意”。

 

 

图4 轨道交通可达性(2025年福田中心区出发)

 

 

Q5:目前轨道交通资金需求如何,怎么保障经济持续性?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所有项目工程总投资需求约4900亿元,未来5年工程投资约2300亿元,平均每年需投资460亿,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为保障轨道交通经济持续性,本次建设规划调整量化了建设与运营维护阶段的轨道交通资金缺口,识别未来财政压力,提前谋划资金来源。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审视轨道交通建设安排,本次建设规划调整对全生命周期、全统计口径、全轨道网络的“三全”资金需求进行测算,充分考虑未来30年,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投资、运营维护、车辆购置费用、票务收入等资金情况,量化未来轨道交通面临的资金缺口,预计将达到4000亿元(不含物业开发收益)。为弥补资金缺口,提出我市城市轨道交通需坚持“轨道+物业”发展模式,通过TOD综合开发增值收益反哺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的资金缺口,强化企业“造血”功能,确保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图5 建设规划调整“三全”资金需求测算概念图

 

 

Q6:本次建设规划调整考虑了哪些发展弹性?

 

我市轨道交通即将迈入多层次复杂巨网络阶段,面临多层次轨道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需求,同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推动下,新兴技术层出不穷,因此有必要在建设规划阶段对多网融合及智慧地铁做探讨和预留,为轨道交通留下发展弹性。

 

多网融合方面,光明城枢纽为6号线支线、13号线、18号线、莞深城际、赣深高铁、广深港高铁等线路的换乘枢纽,13号线光明城站在设计时,统筹考虑了“三网融合”需求,以“换乘便捷、流线简单”为原则设计枢纽布局。智慧地铁方面,20号线作为本次唯一的新线,拟采用自动驾驶技术全自动运行系统(FAO),为我国跻身世界先进智慧城轨国家行列出一份力。

 
 
图6 光明城枢纽研究

 

描绘轨道蓝图,构筑轨道都市。yh86银河国际自1996年成立以来,一直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最重要的交通咨询机构之一,以大数据分析、规划协同、思路创新为基础,提供最先进的城市交通技术与服务,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先后完成了深圳市多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详细规划和枢纽规划的编制。近年来,还将积累下来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承担了雄安新区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深莞惠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南昌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惠州市域(郊)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等编制工作。未来,yh86银河国际将继续聚焦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创新与提升为主线,发挥技术领先优势,引领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返回列表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