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城融合 数实共生!yh86银河国际承办现代客运交通枢纽高质量发展圆桌论坛,分享西丽枢纽规划设计探索
11月18日下午,由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同济大学主办,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yh86银河国际(中国区)官方网站-Galaxy Star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yh86银河国际”)承办,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办的“现代客运交通枢纽高质量发展圆桌论坛”在上海科学会堂举办,邀请了行业专家齐聚一堂,从理论方法、工程实践到著作发布,共同探讨现代客运交通枢纽的高质量发展方案。
会议由上海市交通委科技委常务副主任、上海市交通委原总工、一级巡视员李俊豪主持,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到会致辞,他指出客运交通枢纽是交通强国的重要依托,随着综合交通立体网的不断完善,将大有可为,需要不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上海市交通委科技委常务副主任、上海市交通委原总工、一级巡视员 李俊豪
同济大学副校长 顾祥林
主旨演讲
《TOD开发的智慧赋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士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 吴志强
吴志强院士介绍在做城际轨道R1线厦门段城市开发TOD规划过程中,带领团队用大数据的方式收集了超过27万条人民的诉求和向往,让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始终“以人为本”。提出TOD模式的迭代已经进入了TOD5.0人站智城模式,城际铁路R1线的成功关键要体现三大要素:宜人的功能混合邻里、双城都市圈的创新交流、站点的多元服务体验;从站-盘-圈-域,即站房、底盘(360×360m)、交互圈(800m半径)、辐射域(1500m半径)四个层面进行精准的要素配置,实现TOD开发的智慧赋能。
主题报告
《城市广义枢纽与多模式交通网络协同规划理论与方法》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首席教授
陈峻
陈峻院长介绍了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51638004)《基于广义交通枢纽的城市多模式交通网络协同规划理论与方法》的主要内容。随着城市规模扩大、需求总量增加、出行距离变长,多种出行方式并存,由单一道路网向“轨道网、地面公交网、道路网”等组成的多模式交通网络转变;提出了广义交通枢纽定义:侧重城市内部交通衔接,能够显著服务于城市内部多种出行方式转换和多模式网络运能衔接的交通节点。研究旨在突破目前在“多模式网络衔接和多方式出行转换”的不足,建立“一体化供给、组合出行需求、供需平衡分配、交通资源配置”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为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协同效能提升提供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支持。
《上海综合交通枢纽和通道布局》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高 朱洪
朱洪副院长介绍了上海综合交通枢纽和通道布局。上海基本明确了“国际-区域-城市”三级枢纽体系的架构,国家层面出台了相关规划,在具体项目在操作落地层面仍存在功能和布局等方面的问题。综合交通枢纽呈现的综合性和高能级的特征,上海面临交通强国战略要求、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要求、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要求、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发展要求、市域空间新格局、支撑重点地区发展等趋势下,提出坚持分级施策,注重客货差别,打造“国际(国家)级枢纽极化互联、区域级枢纽多点布局、城市级枢纽网络均衡”的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布局体系。
《站城融合 数实共生 西丽枢纽规划设计探索》
yh86银河国际董事长 林涛
林涛董事长介绍了数字孪生应用在西丽枢纽的规划设计探索。西丽枢纽位于深圳南山中心城区,是城市核心区站城融合的示范工程。面向站城融合新趋势,西丽枢纽以数实共生底座为支撑,构建自组织生命体、多价值生命体、绿色数字生命体三大生命体,实现跨方式协同运营、站城多元业态价值共生、跨部门跨业务一体联动,打造“壮阔的迎客空间”、“新的城市大地”、“站-城-人-自然融合”的站城融合发展模式。最后,林董提出以城市级交通OS平台为基础,为西丽枢纽自组织生命体建设提供平台支撑;进一步深化数实共生枢纽底座,打造枢纽与周边互通互联互融的多价值生命体;进一步深化绿色、协调、智慧枢纽建筑建设,打造自进化的绿色数字生命体。
《交通综合体与城市关联效应及效能优化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崔叙
崔叙教授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介绍了交通综合体与城市关联效应以及效能优化方法。一是问道:枢纽认识论,从枢纽到交通综合体的转变,需要回答交通综合体与城市多层次关联效应机理、不同类型交通综合体的效能多尺度测度机制、用户群体活动与空间作用规律及效能优化机制。二是论道:枢纽系统论,与城市关联效应的尺度和测度研究,通过搭建多源时空数据调研与分析平台,解析交通综合体与城市多层次关联机理,从而测度交通综合体的效能。三是传道:枢纽发展论,效能优化导向的规划设计范式的建构,搭建了成渝地区交通综合体效能优化技术平台,为枢纽交通综合体的效能提升提供了理论方法。
《东方枢纽(上海东站)站城融合交通一体化规划设计》
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城交地下院总工程师、教高 杨立峰
杨立峰总工介绍了东方枢纽(上海东站)站城融合交通一体化规划设计关键内容。东方枢纽目标打造立体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站城融合的国际开放门户、功能复合的全时活力客厅、绿色低碳的数字智慧城区,针对解决区位偏远、交通基础差,空铁站点距离较远,绕城高速南北穿越、多种需求叠加等难题,一是地铁、市域铁、国铁轨道一体化规划设计;二是空铁衔接一体化规划设计;三是立体枢纽换乘一体化规划设计;四是站城道路交通一体化规划设计;五是站城核心慢行网络一体化规划设计;六是智慧赋能、站城智能交通一体化规划设计,从而构建公交优先、慢行友好、多维缝合、智慧高效的新时代TOD综合交通系统。
《粤港澳大湾区陆路口岸持续更新规划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高 邓军
邓军总工程师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陆路口岸持续更新规划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应用。大湾区涉及一国两制、三个关区、三种货币,在口岸枢纽面临:一是各代陆路口岸发展面临转型,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二是大湾区高水平互联互通、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要求;三是新时代下,口岸的功能定位发生转变;四是陆路口岸的持续更新尚且缺乏理论和方法支撑。基于此,研究了口岸的交通需求预测技术、口岸的查验模式关键技术、口岸设计参数和通行能力确定技术、口岸枢纽规划设计的关键技术、口岸疫情常态化防控等方法,在珠海横琴口岸、深圳皇岗口岸、沙头角口岸等多个枢纽更新中应用,支撑我国陆路口岸的新建与改造的规划设计决策。
《现代客运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简介
同济大学教授 晏克非
晏克非教授介绍了《现代客运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编写思路以及主要内容。介绍了著作三个部分内容总体思路与逻辑框架,围绕交通强国战略对提升我国客运枢纽体系整体效能和服务水平的目标要求,阐述现代客运交通细的基本概念与设计内涵;梳理国内外客运枢纽的形成机理、演绎进程和发展态势,阐明现代客运枢纽是推进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发展的动力与缩影;从国情出发,总结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来枢纽规划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论述了我国城乡客运交通采用“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集约式交通主导发展的先进性与科学性。介绍了多模式组合出行行为理论、客运枢纽供需分析、枢纽综合开发理论,以及枢纽交通组织设计、投融资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等,汇集了上海虹桥、南京南站、北京大兴机场、深圳北站、香港西九龙等十个各具特点、特色的客运枢纽规划设计案例。可供高等学校交通运输工程、城市规划与建筑、土木工程等学科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亦可供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规划及土木工程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参考使用。